花斑副沙鳅

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de Thiersant, 1872

地方名:黄鳅、黄沙鳅


保护级别:无。


识别特征:

体长形,稍侧扁。吻较长,前端尖,其长大于眼后头长。口小呈马蹄形,下位。须3对,发达,吻须2对,口角须1对,后伸达眼前缘下方。眼较大,位于头后部侧上方。眼下刺较粗短,基部分叉,末端后伸不达眼后缘。背鳍较高,基部较长,外缘斜截,其起点至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胸鳍短小,末端圆形,后伸不达胸、腹鳍起点距离的1/2处。腹鳍小,末端圆形,后伸不达肛门,其起点约与背鳍第1-2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臀鳍短小,外缘斜截状,末端后伸不达尾鳍基部。尾鳍宽大,分叉深,下叶比上叶长,末端稍尖。肛门离臀鳍起点稍近,其距离约为腹、臀鳍起点的1/2。体被细鳞,颊部有鳞。侧线完全,很平直,从鳃孔上角直达尾柄中部。腹鳍基部有长形的腋鳞 。背鳍具4-5列不规则斜行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黑色或黄白色。尾鳍中央具一个较大的黑斑,鳍膜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排列成3-6列斜行条纹。


生活习性:小型底栖性鱼类。


食性:以水生昆虫和藻类为食。


繁殖特性:繁殖期为5-7月。


分布:主要分布于岷江、沱江、长江干流、嘉陵江等水系。


研究进展:

[1] 赵田田, 蒲宗旺, 岳兴建. 花斑副沙鳅七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4):2736-2743.

[2] 李培伦, 刘伟, 王继隆. 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繁殖季节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水产学杂志, 2016(03):39-43.

[3] 杨明生, 肖汉兵, 曾令兵, 等. 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2(04):114-120.

[4] 伍远安, 梁志强, 袁希平, 等. 花斑副沙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淡水渔业, 2011(01):87-91.

[5] 杨明生. 花斑副沙鳅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孝感学院学报, 2009(06):17-19.

[6] 杨明生, 李建华, 黄孝湘. 澴河花斑副沙鳅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水利渔业, 2007(05):84-85.

[7] 吴青, 郑曙明. 花斑副沙鳅. 水族世界, 2007(03):90-92.

[8] 杨明生. 花斑副沙鳅的胚胎发育观察. 淡水渔业, 2004(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