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副沙鳅
Parabotia bimaculata Chen, 1980
地方名:黄沙鳅
保护级别: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识别特征:
体长形,体高较低。头长而尖,呈锥形。吻稍长,前端尖,其长大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具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较长,末端达到或超过眼后头长。眼下刺粗壮,基部分叉,末端达到或超过眼球中部。背鳍短,外缘平截或微凹,无硬刺。胸鳍短小,末端圆形。腹鳍小,末端圆,后伸达到或稍超过肛门。尾鳍宽大,末端圆钝。肛门位于腹鳍和臀鳍起点中部。体被细鳞,颊部有鳞。胸鳍、腹鳍基部有腋鳞片。侧线完全,平直。体棕黄色,头两侧吻端至眼上缘各有1条黑褐色条纹。尾鳍基部上下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棕黄色或黑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个体较小,是一种底栖性小型鱼类,生长缓慢。
食性:食物主要是水生昆虫和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等。
繁殖特性:生殖季节为6-7月,怀卵量大,产漂浮性卵。
分布:主要分布在岷江、沱江、长江干流、嘉陵江水系等。
研究进展:
[1] 吴金明, 王芊芊, 刘飞, 等. 赤水河赤水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11):1270-1276.
[2] 杨军山, 陈毅峰. 副沙鳅属的多变量形态分析. 动物分类学报, 2004(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