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鳜

Siniperca knerii Garman, 1912

地方名:母猪壳、鳜鱼、桂花鱼


保护级别:无


识别特征:

体较长,侧扁。口大,端位,略倾斜。下颌突岀于上颌之前,口闭合时下颌前端的齿不外露;上颌骨后端宽阔,末端伸至眼中部或稍后下方,其中大个体的下颌末端常伸至眼后缘的下方。两颌、犁骨和腭骨具细齿,呈绒毛状齿带。鳃盖发达。前鳃骨后缘齿发达隅部和下缘具强大刺棘。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下缘无锯齿。背鳍2个,相连。头部两侧各有1条贯穿眼的褐色斜带。


生活习性:生活在江河水体的中、下层,白天多在乱石堆、岩缝和水草丛生的环境中活动,夜间常离开石洞到附近浅滩猎食。


食性:肉食性鱼类,食物为鱼、虾类和水生昆虫。


繁殖特性:繁殖期5-7月。通常在沙砾底质处的流水中产卵。


分布:四川省内除西部高原河流外,各江河均产此鱼。


研究进展:

[1] 郭健康. 大眼鳜3个野生群体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贵州大学,2016].

[2] 吕浩. 长江水系大眼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6].

[3] 郭健康, 安苗, 周其椿, 等. 喀斯特山区大眼鳜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 水产科学, 2016(06):649-657.

[4] 梁敏, 程卫东, 张玄可, 等. 沱江富顺段鲤鱼、鲫鱼和大眼鳜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43-47.

[5] 蒲德永, 黄小琪, 魏刚. 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淡水渔业, 2013(02):26-31.

[6]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等. 大眼鳜精子激活等级研究.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04):17-20.

[7] 谢碧文, 黄琪, 蒲德永, 等. 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10536-10538.

[8] 蒲德永, 黄金龙, 张耀光, 等. 嘉陵江大眼鳜的年龄与生长: 中国鱼类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江西南昌, 2008[C].

[9] 蒲德永. 大眼鳜的卵子发生及早期发育.[西南大学,2007].

[10] 蒲德永, 王志坚, 周传江, 等. 大眼鳜幼鱼的发育和生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8):118-122.

[11] 蒲德永, 王志坚, 周传江, 等. 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和生长的研究: 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 中国上海, 2006[C].

[12] 周传江, 蒲德永, 赵海鹏, 等. 大眼鳜早期生活习性的观察. 淡水渔业, 2006(03):44-46

[13] 蒲德永, 王志坚, 张耀光, 等. 大眼鳜胚胎发育的观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651-655.